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sup>①</sup>

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19 17: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跨文化交际指拥有不同符号体系和文化认知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任何在文化背景和语言上有差异的交际。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跨文化交际活动也随

跨文化交际指拥有不同符号体系和文化认知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任何在文化背景和语言上有差异的交际。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跨文化交际活动也随时发生。如果只是会讲对方的语言,而不知晓对方国家的文化,则会出现交际误会、冲突甚至导致交流失败。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学者既要关注学习者语言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其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近年来,广西出台了众多惠台政策,从当前桂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发展方向来看,吸引台湾青年来广西创业就业是其中的重点。南宁市已经建立了多个桂台青年创业基地,桂台经贸文化交流加强高校合作,例如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青年实训就业基地,为台湾青年来广西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根据统计,到2017年年底,广西历年累计引进的台资项目已经超过了1700个,实际到位资金超过50亿美元。并且从近年来广西利用境外资金的情况统计来看,台资已经成为主要来源之一。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

1.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

笔者通过问卷星,在线设计了一份关于学生跨文化能力调查问卷。该问卷共有10题,主要包括学生的性别、英语学习年限以及跨文化交际的单选题,共有62名同学完成该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 85.48%为女生,其中56.45%为18岁以下,95.16%的学生均有三年以上的英语学习经历。调查显示,学生具有基本的跨文化意识,在与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交流时,能够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但具体存在哪些差异,了解得还不够好,如表所示。

选项 数据如果你的美国同事或朋友感冒了,你会如何关心他/她?以兄弟姐妹的口吻给他/她提建议(如:去看医生,多喝水,吃药等) 33.87%;对病人表示关心,但不提建议8.06%;让他照顾好自己,并祝愿他/她会很快好的58.06%。与外国人打招呼或搭话时,你会选用哪个话题?今天天气真好(72.58%);你吃饭了吗?(14.52%);你在干什么?(11.29%);谈论时政新闻等(1.61%)。8)你的外国朋友给你买了一个生日礼物,下面哪个行为是合适的?告诉他不用这么破费(19.35%);当场拆开礼物并表示感谢(72.58%);把礼物放一边回家再看(4.84%);告诉他你不能接受这个礼物(3.23%)

综上所述,学生虽然具备了基本的跨文化意识,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基本的跨文化知识掌握不够,对他们进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关于外国朋友送礼物,你应该怎么做出反应这个问题,大部分同学选出了正确答案,但是仍有约 28%的同学没有意识到这一文化差异,以为表示客气,拒绝礼物是合适的选择,殊不知在西方文化中,当面拆开礼物并表示感谢才是对送礼物人最好的尊重。

2.教师对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教师对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现状,笔者通过问卷星发布一份在线问卷,向所在院系同行进行调研,共有17名英语教师完成了此次调查。在受调查的教师中,70.59%具有10年以上的教学经验,17.65%具有五年以上十年以内的教学经验。关于在教学过程中较关心跨文化能力的培养,58.82%的教师表示较关心,23.52%的教师是有一点关心,有 17.65%的教师十分关心。11.76%的教师十分了解《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对高职学生提出了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的要求,其余88.24%表示略有了解。在传授跨文化交际知识时,普遍采用角色扮演和电影播放的方式。29.41%的教师曾有过在国外留学或者生活半年及以上的经历,并认为这样的经历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跨文化能力。从以上数据分析来看,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这一点是极为乐观的。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1.提高教师队伍的文化素养

有限的课堂教学条件严重影响了学生文化知识的获得,不利于更深层次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应多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比如英语角、英语沙龙,定期举办一些英语文化的主题活动。同时可以邀请外教的参与,学生既可以娱乐自我,也可以和外教进行互动,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学习的兴趣,也可以组织一些跨文化知识竞赛,以赛促学。

2.开展英语第二课堂

教师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引路人,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带头人的作用。首先,教师应不断学习,及时“充电”,杜绝“吃老本”,提高自身跨文化知识的储备。比如,教师可踊跃参加跨文化能力知识比赛,以赛促学。其次,学校创造条件将教师“送出去”,如短期访学、境外培训等,给教师营造亲身体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环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通过在国外生活和学习的经历,教师可以大大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更好地提高跨文化教学水平。

3.自编跨文化内容的校本教材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主要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进行编写,涉及文化的内容不多。虽然一些教材中含有文化相关主题知识,但往往不系统,不深入。教师可以自编系统的跨文化内容的校本教材作为补充。例如,新编实用英语第二册Unit 3这一单元,讲星座与生肖,可以发掘的文化内容就很多:星座与生肖的起源,西方人对星座的认知,中国人对生肖的认知,星座与生肖体现出不同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又如,在听力文章中听到西方新娘结婚时,新娘为何需要something new,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 中西方婚礼存在哪些差异?这都是可以深入挖掘的内容。

目前的收购方式主要以个体收购为主,为了确保市场收购稳定,保证农户有货可销,建议充分发挥泡核桃协会的作用,切实为农户打开销路,同时,从政策方面给予收购商一定的政策补助,农户就能从收购价格上得到一定的保障。

4.鼓励学生多途径获得跨文化知识

21世纪,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普遍使用为学生获得跨文化知识提供了更好的途径,学生不用再局限于书籍、课堂这样单一的途径来被动获取跨文化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结交国外朋友、涉猎各种文学作品、观赏西方影片、聆听西方歌曲等,来领略更多中西方文化差异。微课、慕课、在线网络课程的盛行,可以让学生随时获取有趣的文化知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在现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时代,我们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高职英语中应贯彻跨文化教学,符合高职英语培养目标以及时代发展需要。

4.1 多肽及重组蛋白疫苗 多肽疫苗根据HPV表面抗原多肽序列合成小体积的重组蛋白,在体外可以特异性诱导辅助T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发生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但目前已知可以诱导免疫的多肽编码有限,并且引发的免疫反应比较低,所以在实际运用时其作用有限。因此有研究将此类蛋白与热休克蛋白融合,形成免疫效果更佳的重组蛋白[11, 12]。

参考文献:

[1]查文娟.高职英语精读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探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1):79-81.

[2]梁宏舟.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5):161-162.

[3]哈丽霞.对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的研究[J]. 当代教研论丛,2018(2):106.

[4]兰玉玲.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英语广场,2019(2):39-4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19)06-0012-02

收稿日期:2019—05—08

①基金项目:江苏商职业学院 2018年校级课题《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江苏商院为例》(SY20181211-07)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唐明利(1986—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翻译。

文章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ybjyxyxb.cn/qikandaodu/2020/0519/352.html



上一篇:论人民主体地位、“以文化人”与社会主义核心
下一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探析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投稿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版面费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