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研

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19 17: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基地,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基地,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对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使得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获得了迅速发展,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较落后,具体表现为实践教学设施缺失,致使学生实践能力低下,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对此,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教学为社会输送应用型及能力型人才,要求学生在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及经过管理技巧实践训练后,具有分析、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如能熟练应对员工的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薪酬制度的制定与管理、绩效考核等业务,同时具备极强的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在我国航道管理条例之中明确的规定了航道所包括的大到沿海、江河等水域,小到一些湖泊与运河等可以通航的水域。航道设施所指的主要包括一些具有协航导航功能的设施、整治建筑物、过船建筑物、航运梯级以及一些具有其他功能的航道工程设施。与航道有关的设施所指的主要指会对航道通航条件造成影响的桥梁、闸坝、码头、水下电缆、架空电线以及管道等跨河、拦河与临河的建筑物,并且其中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类型的工程设施。

大家一边包,一边听大丫讲在有轨电车上实习时发生的一些怪事、趣事。说车到站了,只有一个乘客坐着不动,喊他,下车了,终点了!还是不动,过去一推,人倒了,仔细看,死了。

二、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现状

1.未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其专业课程体系应以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核心,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教学,但当前我国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仍以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为核心,学科式的教学体系使教师在教学中重知识轻实践,致使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多为理论型人才,实践能力的缺乏导致其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2.教学方法落后

应试教育影响下,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仍以学生考试成绩为考核方式,即以学生平时上课表现组成其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成绩,同时教师以理论知识为考核内容,通过试卷形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多数教师在考试前为学生划定重点内容,学生通过突击背诵重点知识及问题来应对考试,虽然提升了学生的考核成绩,但其人力资源业务能力却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导致毕业生拥有的业务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增加了学生就业难度。

3.实践教学设施的缺乏

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教授知识、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主要手段[1],其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质量,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开展专业教学,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背景下[2],教师要注重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专题报告、社会调查、角色扮演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开展。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实践经验等选取适当的案例,通过实际生活案例使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积极投入案例思考及讨论中,从而提升其业务能力。在岗前培训情景模拟法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明确自身组织者、引导者等身份,活动中引导学生自由发挥,通过观察学生的项目模拟能力对其进行专业指导。

第一、民间日常用银的习惯。在白银古道及其左近区域村落中,有日常使用银器的习惯。富裕人家一般置有银碗、银筷等生活器物,据传,银子遇到毒会变黑,假若饭菜有毒会被测出,确保生命安全。此外亦有佩戴银饰的习惯,如银手镯、银项圈、银脚镯、银链、银耳环、银耳坠、银发髻、银簪子,如果银饰越戴越白,被认为会戴银,属于富贵命,即“命好,会戴银”之说。相传自明中后期以来,闽东地区,出嫁女子多佩戴银发髻、银簪子等,据传:曾经有女子洞房之夜行房时,新郎精流不止,女子想起母亲曾经的交代,用银簪子刺向新郎腰间一穴位,终于化险为夷。此外,闽东还有众多畲族的银饰。

4.考核方式不全面

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教学中仍以课堂理论知识教授为主,极少部分教师会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案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些教师选取的案例缺乏针对性。例如,教师选取案例时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致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由于缺乏相关实践经验难以理解案例内容,更无法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行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教学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核心,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虽增强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提升了其认知能力,但实践教学的缺乏也导致学生缺乏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是为企业培养技术型人才,即拥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提升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技能,使其能满足各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位要求,对此,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了解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要求,熟悉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模块化教学,包括资源规划课、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薪酬与福利、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等六个模块课程,在此基础上将课程分为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训课程的融合培养学生六大模块的职业技能。同时高职院校还可开设社会心理学、财务管理、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等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应企业要求开设招聘管理、人员素质测评、培训管理、薪酬管理、档案管理学、劳动合同法等专业必修课程,提升学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依据学生的兴趣及发展需求等设置会议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公文书写、企业文化等选修课程,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等模块化教学的设置,促使学生全面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技能,提升其职业能力。

三、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措施

1.以课程体系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

作为连接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一条重要纽带,翻译批评所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对众多的翻译作品进行评论和解析,它还会影响并指导翻译活动朝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文学翻译实践中,误译在所难免。译者必须小心谨慎,反复琢磨,坚持从翻译批评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以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促进翻译水平的提升,从而确保译文的可读性和准确度,充分实现文学翻译在语言文化沟通领域的桥梁作用。

2.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要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也需开展实践教学,在真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提升学生的沟通与组织能力,并全面掌握信息档案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日常事务等相关技能,丰富其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在当前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忽视实践课堂的开展,同时学校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如部分院校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未设置员工招聘、人力资源部门等仿真实验室,同时学校未与企业合作构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的校外实习多是自己或家长寻找的岗位,多数学生通过非专业岗位完成实习,无法提高学生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此外,部分学校虽在校外开设了实训基地,但其区域跨度较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指导与督查难度,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3.完善实训基础设施

在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注重专业实训课程的开设[3],同时学校要依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及课程体系完善实践基础设施及实训基地的建设,如以课程体系为核心打造六大模块教学的实践教室,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实训室、培训开发实训室等。在多媒体教学背景下,学校应完善实训基地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软件及多媒体设备等软件、硬件设施,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训效率,学校要注重操作性强的技术软件的引进。此外,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如薪酬体系设计、人员素质测评、员工招聘等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熟练应用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及测评软件,对此高职院校注意实训基地中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拟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操作系统等网络教学软件的配置。通过完善的实训设备促使学生全面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各流程的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训教学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强化校企合作

在人才培养计划政策中,国家强调高职院校通过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基地,通过深入一线,在工作中提升学生的业务能力[4],因此,当下高职院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要强化校企合作,通过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其在实际人力资源管理中全面理解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从而提升其沟通能力和管理执行能力。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可邀请企业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与校内教师合作开设校内实训基地,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5]

5.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针对当前学生实操能力低下的现状,教师要优化考核方式[6],开展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教学中注重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提高技能考核占比,开展过程性考核,依据学生实践课程中的表现及项目完成水平对其进行全面评价。例如,专题研讨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专题研讨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即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思想活跃的学生会获得较高的考核成绩,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中,学校要构建以课程体系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完善实训基础设施、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强化校企合作等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书灵.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8(5):68-71.

[2]张艳.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丝路视野,2017(6):114.

[3]张丽洁.如何构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体系的研究[J].才智,2017(34):118.

[4]王红.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岗位胜任力为视角[J].中国商论,2 018(8):186-188.

[5]孙志远.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11):383.

[6]黄艳姗.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新校园(上旬),2018(2):1 02.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19)06-0050-03

收稿日期:2019—05—08

作者简介:赵艳玲(1976— ),女,河南开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文章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ybjyxyxb.cn/qikandaodu/2020/0519/356.html



上一篇:“缘起性空”浅析_
下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信阳市乡村旅游扶贫的思考<sup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投稿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版面费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