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变革与经验

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19 17: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实现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党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来抓,不断回应挑战和坚持理论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不断得到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实现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党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来抓,不断回应挑战和坚持理论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不断得到推进和完善,经历了拨乱反正、包容并蓄、科学发展、战略强化四个阶段,要从价值信仰、认知阐释、行动策略三个层面来总结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基本经验。

一、改革开放40年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变革

1.拨乱反正,重建意识形态新基础

建国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均以“阶级斗争为纲”为指导思想,致使国家和社会方方面面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贫穷和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局面考量着党的执政能力,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式微,动摇着中共执政合法性基础,面对上述困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着力推动着意识形态的变革。一方面,支持和推动真理大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科学命题,为改革事业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氛围。进而,通过决议的形式对毛泽东及其毛泽东思想做出了实事求是的回答,结束了思想上的混乱状态,达成改革的共识;另一方面,认识到继续走“苏联模式”的老路已难以为继,必须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新路。为此,“摸着石头过河”“黑猫白猫论”“不争论”成为改革开放初期破局的理性选择,其目的是争取时间在不涉及改革方向的原则上,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经济特区设立等为代表的具体实践来教育和说服反对的一方。当然,搞改革要改很多东西,但“最大的不变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变”[1]“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明确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但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是我们制定政策的出发点。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更是重释了社会主义的内涵,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性问题,成为我国改革意识形态的新基础。

2.包容并蓄,回应经济与社会发展新挑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同时,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利益格局的分化以及新社会问题急需在理论层面上进行回应。一方面,新社会阶层的涌现,须从意识形态层面上给予解释和承认;另一方面,在发展中出现的新型社会问题以及党内存在的重经济、轻政治,作风和腐败问题等危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现实,需要在改革过程中得到回应。经济基础的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必然要随之调整,“三个代表”的提出从理论层面上回应了所面临的新挑战。三个代表要求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社会中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一要注重党的自身建设,按照伟大工程的总目标,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以新的面貌和更强大的战斗力,带领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4];二要提升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破除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束缚,增强和扩展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基础; 三要牢记宗旨,那就是为人民服务,其不仅表明了我们党的根本性质,更是共产党人工作要求和评判标准。

3.科学发展,规划和谐发展蓝图

随着改革的深入,不同阶层对于改革的认识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重建改革共识,凝聚改革力量,这项任务尤为紧迫。党的十六大以来,党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倡议和目标,它涵盖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和谐社会的理念包含了诸多理想、众多目标,这些价值都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最大限度地汇聚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改革共识,为我国的未来发展描绘了美好的途径和实现方式,为推进改革提供了思想观念的动力。

1)文献发表时间分布分析。本文统计了1350篇文献,通过整理汇总,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在2005—2010年,相关文献较少,2005年,黎加厚发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国内开始研究深度学习;从2011年开始,学术界开始加强深度学习的相关研究,研究文献呈现增长趋势。追溯其原因,教育部在2010年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需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手段进行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

“我的电影中各种对立的电影词汇、桥段、元素和经验都会相互碰撞,2D和3D只是其中的一种。”毕赣说,《路边野餐》是一部关于时间的电影,很多人误以为里面的那个长镜头是一个梦,这是一个超现实段落,但它肯定不是梦,又有梦的特征和质感。在他看来,《地球最后的夜晚》到了后半段,是一部关于梦和记忆的电影,记忆的质地、梦的质感,跟3D的立体感非常像。

4.战略强化,引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最后,明确指出了意识形态建设的着力点。那就是“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8],牢牢抓住意识形态领导权,这为意识形态工作有了明确的实践指向性。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一方面,要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贴近大众生活。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主旨必须要让中国大众所接受和认同;另一方面,必须加强理论创新,科学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9]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二是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一方面,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教育,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最新理论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广大人民所认知、认同和践行;另一方面,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坚持推进理论和话语体系创新,读懂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三是坚持传播方式创新,解决桥与船的问题。习近平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把握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新闻传播方法,提升新闻传播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式中:ρ液为液体密度,kg/m3,水的密度为1000 kg/m3;ρ气为气体密度,kg/m3,25℃时空气的密度为1.185 kg/m3;d为雾滴颗粒直径,μm;V气为气体流速,m/s;g为重力加速度,m/s2。

为此,要深化对意识形态的认知,意识形态作为一套观念体系,具体内容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信仰层面、认知层面、策略层面。信仰关乎共产党人所坚持的价值和主张即价值的意识形态,认知则关乎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阐释的意识形态,而策略层面关乎意识形态的具体建构即实践的意识形态,三者相辅相成,其中认知和价值层面相对稳定,策略层面则必须在前两者的指导下发挥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意识形态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

二、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基本经验

就价值信仰层面上看,就是要始终牢记我们的使命,坚守我们的初心和志向。我们往往很容易陷入具体问题的海洋,而忽视主义的指导。主义要不要坚持,答案是肯定的。同样的问题,用不同的主义,会有的做法。没有问题,则主义必沦为空谈;没有主义,那么问题的解决就没有方向。之所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就来自于理论的透彻。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那样,“过去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而“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一语道出了我们共产党人的鲜明底色,那就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之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明确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坚持的价值是什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理论,其蕴含了我们所坚持和倡导的十二项核心价值,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讲,它涵盖了自人类所共同所倡导的价值以及社会主义的信念,内容涵盖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体现了党在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充分的开放性、包容性和适应性。从实践意义上讲,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遵循什么样的价值标准对于改革的成败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我国发展和改革的不同领域,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在未来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应该遵循的价值准则,充分反映了我国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是我国意识形态创新的重要体现。

首先,深刻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5]尽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但是在现象层次上却有共同之处。例如两者都有商品经济,都遵循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进行生产和管理等。为此,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正如毛泽东所说:“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在现象上是没有区别的,只在本质上有区别,这就是内部的区别”。[6]这个本质的区别就是我们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此外,更要回答“特色”在哪里?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7]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始终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中国沿着这条道路创造了中国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历史奇迹;更为关键的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建构是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基础上的,是科学的、开放的,极具创造力的理论和制度。

经过40年的持续改革,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充分保持了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意识形态的变革已经是我国整体性历史变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服务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软实力。深刻而全面地总结我国意识形态变革经验,是开创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局面的重要前提。

就认知阐释层面上看,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前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社会主义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个阶段性目标达成的历史过程,必须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与共产主义理想之间的联系性和统一性,正如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我们当前进入了新时代,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正在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拿出共产党人高昂的斗争精神,扎扎实实推进党的新的伟大工程建设,牢牢抓住这个关键点和着力点,坚定信念,励志修身,攻坚克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推动我们党的伟大事业,实现我们的伟大梦想。

罗马吉[28]等提出了干空气二次吹扫除水的冷启动策略,同时通过实验得到吹扫除水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水含量,内阻的变化及其冷启动性能,干空气二次吹扫除水系统如图3所示。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吹扫除水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效除水,升高单电池内阻,并且不会产生无法修复的损伤,因此,单个燃料电池从-10℃成功启动可以利用干空气进行二次吹扫除水完成。Sung Il Kim[29]等在冷启动过程中采用阴极侧通氢的方法净化PEMFC,实验结果表明,PEMFC清洗性能得到提高,加氢净化法可以有效去除阴极的水,使PEMFC的冷启动性能得到改善。

就行动策略层面上看,就是要清晰认识到意识形态建设中“不变”与“变”的关系,就“不变”的方面而言,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和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从而使得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获得坚实的观念基础和思想保障。以意识形态责任制为例,就是要求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原则,主抓思想引领,在意识形态斗争中要敢于发声、敢于亮剑,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进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画出最大思想同心圆,凝聚全局力量,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就“变”的方面而言,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仅要着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慎地借鉴外来的思想观念,来丰富和完善我国的意识形态。

总之,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是由其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意识形态的变革的动力深深根植于经济与社会发展之中,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保持高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根据具体国情实际、历史传统和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地自我更新,从而极大地增强对于社会实践的阐释能力和指导功能。

参考文献:

[1][2][3]邓小平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3.379.373.

[4]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9.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9.

[6]转引自周新城.怎么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6(2).

[7]转自于 http://www.qstheory.cn/politics/2 017-09/27/c_1121730942.htm.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 0-18.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17.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19)06-0020-04

收稿日期:2019—09—17

作者简介:施萍(1976— ),女,汉族,福建武夷山人,中共武夷山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建工作。

文章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ybjyxyxb.cn/qikandaodu/2020/0519/331.html



上一篇:浅析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下一篇: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策略探讨<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投稿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版面费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