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论人民主体地位、“以文化人”与社会主义核心

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19 17: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以文化人”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人民为主体地位,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坚

“以文化人”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人民为主体地位,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价值观是决定一个国家的文化性质和文化方向的最深层次的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要求有机融为一体,形成简短精炼的二十四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显示了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我们要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文化蕴涵,遵循文化发展建设的规律,体现人的重要性。

一、“以文化人”的历史性

新时代下,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首先要把握“以文化人”的历史性。

1.“文”是基础,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决定“化人”方向

我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强调“以文化人”,首先要明确的是,“文”必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能够体现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也分正确的“文”和错误的“文”,新时代下,我们面临诸多挑战,如果用国外西方等一些国家的错误价值观提倡的“文”来“化人”,就会把人指导向错误的方向,因此用什么样的“文”来“化人”,决定着“化人”的方向。

高892块直井长缝日均产液量为7.4t,日均产油量为5.3t;常规压裂日均产液量为4.4t,日均产油量为3.57t;直井长缝压裂日均产油量为常规压裂日均产油量的1.5倍。

2.“化人”的实质是“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人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阶段,抓好这一时期的关键作用,对于青年人的价值观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文化人”说到底就是在教化人、培育人,因此,思想工作者是要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这是我们始终倡导“以文化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3.“以文化人”的历史脉络

青年学生作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接班人,我们做好“三进”工作的同时,还要有校园文化的气氛熏陶,经常在学校内搞一些古诗文知识竞赛、传统文化故事比赛等活动,或者让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比如宣传广播、宣传板评选等,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践行。

二、“以文化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中国人民不仅造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一步步影响中国当代发展。思想是由人民形成的,文化是由人民来创造的,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继承、发展、培育的文化思想为我国发展和文化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我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是对于“以文化人”的一种延伸,只有人民才能创造文化、创造历史,由人民创造的优秀的文化反过来又指导人民正确的前进方向。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

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以文化人”归根结底主体都是“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主体地位,把实现人民主体地位作为一以贯之的执政理想和追求,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依据

1500年前的橘与梨,老早被吃掉或烂掉了,果核又回到泥土爆芽长成树,花与果,生生轮回。那些宣纸上的字,从此留下。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充分发挥思想工作者的教育培养作用,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教育,使大学生知晓、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产生兴趣践行到实际生活中,这是我们思想工作者的根本目的。思想工作者可以在课堂上多讲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例、古诗文赏析等等。

三、“以文化人”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则的关系

“文以载道”。文化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介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需要通过文化宣传来开展,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成果又是通过文化产品来衡量的。这就是我们要把“以文化人”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的原因。

1.“ 以文化人”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指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弘扬,使得文化自信更加彰显,我国现阶段的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这一切都在于文化的内在力量,文化即代表着一种思想。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好,文化思想是必须不能出错的,我党以人民为主体地位,弘扬发展正确的、有内涵的文化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执政追求,引导我国人民走向正确方向。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以文化人”的延展引申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我党对于传统文化的扬弃、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进的核心依据,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精神文明和价值取向,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核心价值观不断向上发展的有力支撑,只有物质文明极大发展,文化才能繁荣发展。同时,要保持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正向发展,就必须要有强大的、可依托的、具有历史追溯性的文化底蕴来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第一,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力之源。第二,先进文化理念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动力之一。第三、推动中国文化繁荣兴盛需要坚定文化自信。

四、“以文化人”理论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现实路径

1.融入教育教学

1939年下半年,救国会组织了一个“十七人座谈会”,定期研究时局和讨论工作。与会者有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史良、沙千里、陶行知、张申府、刘清扬、王炳南、张友渔、钱俊瑞、曹孟君、沈兹九等,实际上是救国会的一个核心。

2.融入校园文化

我国的价值观从最开始的儒家思想指导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指导,经历过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到现在的多元融合,又从封建官僚统治期、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发展到如今的社会主义,可以说我国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经历了风雨的考验,经历了不断发展、改变甚至是颠覆才形成了今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对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我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凝结出了能够引导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效度检验,各项目的相应潜变量的因子荷载值介于0.723~0.957之间(表3),说明问卷的构想效度良好;测试题项与整体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大于0.3 (表3),说明,观测变量可信,量表内容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两辆马车,车厢均为黑色,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车厢的四壁,居然围成椭圆形,让人感到滑稽。这种形状是何道理?难道说是为了大风天减少阻力,便于行走?虽说肩负重要使命,李陆峰的心中还是闪过这样的念头。

3.融入理论传播

只有思想工作者的讲解、学生的自我实践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一切都还需要有理论依据,我们思想工作者要充分发挥高校理论研究的优势,进行充分的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并与全国高校思想工作者紧密融合、资源共享,经常举办学术讲座及时向广大高校大学生群体宣传讲解,引导他们依据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实践学习生活。

4.融入网络文化

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信息化社会,新媒体传播迅猛发展,曾经的传统传播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大学生,他们更看重的是信息化网络数据。所以,我们思想工作者的传播方式也要及时改革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授课,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进行在线宣传,比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理论知识,做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有趣的、接地气的漫画、动画,吸引大学生关注点,鼓励学生后台留言,不定期抽奖,或者进行知识竞猜活动,使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参与感、获得感,这样更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是一个长期过程,其不仅在于高校在青年学生和思想工作者,更是覆盖于全社会。只有长期的不懈奋斗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在人民、在社会、在国家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郭广银.习近平关于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5):19-22.

[2]邱吉,朱舒坤.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变迁成因及启示[J].教学与研究,2018(2):22-23.

[3]冯刚,刘晓玲.坚持以文化人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 016(1):96-99.

[4]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85-9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19)05-0024-03

收稿日期:2019—09—22

作者简介:傅畅梅(1972— ),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哲学博士,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张楠(1991— ),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文章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ybjyxyxb.cn/qikandaodu/2020/0519/351.html



上一篇: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创新模式探
下一篇: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sup>①</sup>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投稿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版面费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